1. 曾听人讲洋话,说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减去茶叶,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新近看到一本美国人做的茶考,原来这是事实。茶叶初到英国,英国人不知道怎么吃法,的确吃茶叶渣子,还拌些黄油和盐,敷在面包上同吃,什么妙味,简直不敢尝试。以后他们把茶当药,治伤风,清肠胃。
上述文字旨在说明:
A.茶叶最初是一种食物而非饮料
B.茶叶传入国外之初,人们对其效用并不了解
C.欧洲人喝茶的历史非常短暂
D.欧洲并不盛产茶叶,而是由中国传入
2. 常规无菌手术100%不用抗生素,这是欧美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推广的做法,目前我国很多大医院都在无菌环境下执行常规手术,极少有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患者在术后使用抗生素不仅没有作用而且加剧了抗生素滥用。
这段文字强调的是:
A.常规无菌手术正在我国推广
B.目前在中国抗生素正处于滥用阶段
C.患者在常规无菌手术后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
D.在欧美发达国家,常规无菌手术后不使用抗生素
3. 这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尽管有国家的好政策,使部分群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仍有不少农民挣扎在贫困线上。
这句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黄土高原上经济落后,文化匮乏和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形成了鲜明对比
B.与其等待国家的政策援助,当地政府不如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特色经济摆脱贫困
C.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当地人民走向富裕的一个主要障碍
D.解决部分西北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是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
4. “缩略”是赶路人与时间搏斗的一种方式,也许赶路人自有不得不缩略的苦衷,其中也许不乏积极因素,但从根本上说,所谓缩略,就是把一切尽快转化为物,转化为钱,转化为欲,转化为形式,直奔功利而去,缩略的标准是物质的而非精神的,是功利的而非审美的,是形式的而非内涵的。缩略之所以能够实现,其秘诀在于把精神性的水分一点点挤出去,像压缩饼干似的,卡路里倒是足够,滋味却没有了。对一次性的短暂人生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这段文字,着重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A.急于实现目标必须付出代价
B.淹没在物欲中的人生是枯燥无味的
C.人们只重目的,忽略了过程的享受
D.时间可以转化为金钱,却无法转化为美
5. 生态文明是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在对人的活动意义进行深刻反思之后提出的文化变革目标。早在19世纪,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作出了警惕自然界报复的预言,并且说:“只有一个在其中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及生态问题产生的实际领域,生态文明应当是物质文化的进步状态,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构成一个逻辑序列。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A.生态问题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紧密相关
B.生态的破坏社会根源在社会生产组织并未自觉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
C.生态文明的建设其实就是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D.要解决生态文明的建构问题,还得回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立场上去
小编推荐:
2022年事业单位联考悦享班 ¥1880.00
2022事业单位联考(综合+职测)历年合集 ¥45.00
事业单位厉兵秣马奇学营 ¥6.9
2022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用书【A/B/C/D/E】 ¥49.00

更多考试资讯请关注我们
1.【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话是引出话题,第二句话是确认西洋人喝茶时倒掉茶水吃茶叶这件事是真实的,第三句话具体阐释说明,举了英国人不了解茶叶的效用,误把茶叶当食物、药等。综合起来看,就是讲茶叶刚传到西方时,西方人不了解茶叶的效用。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A项没提到国外;C项不符合重点;D项没提到茶叶的使用,均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2.【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讲述“欧美国家在常规无菌手术中已经不用抗生素”,接着介绍了我国无菌手术施行现状,最后通过递进关系说明无菌手术后使用抗生素的危害。文段结构为“分—总”结构,主旨句是最后一句,即“无菌手术后不应该使用抗生素”。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A项在递进关联词之前,非重点部分,排除。B项“抗生素滥用”是患者在术后使用抗生素带来的结果,并非目前中国抗生素的使用状态,排除。D项文段说的是“欧美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使用抗生素”,但并没有说欧美发达国家现状常规无菌手术后使不使用抗生素,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3.【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黄土高原沟壑区自然环境恶劣,然后通过转折关联词“尽管……但……”引出文段主旨句“仍有不少农民挣扎在贫困线上”。文段为“分—总”结构,重点强调黄土高原沟壑区环境恶劣,即使国家有好政策,仍有不少农民挣扎在贫困线上。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A项“文化匮乏”文段并未提到,属于无中生有,排除。B项“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特色经济”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排除。D项“西北贫困地区”概念扩大,且“当务之急”也无从体现,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4.【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引出“缩略”这一话题,接着以转折词“但”引出文段重点,强调“缩略”就是“直奔功利而去”,然后点明缩略的标准是物质的、功利的、形式的,并指出缩略能够实现的原因,最后指出缩略的人生是一种遗憾。文段为“分—总”结构,尾句是主旨句,强调缩略的人生是一种遗憾,缩略的人生即追求功利的人生,也就是强调追求功利的人生是无味的。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A项“必然付出代价”语气太重,且文段也没有提及要付出代价,排除。C项没有提到“功利”这一话题,排除。D项“时间”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5.【答案】A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说明生态文明是在生态危机严重的背景下提出的,之后援引恩格斯的观点来说明生态问题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且生态与社会紧密相连,最后指出生态文明应当是怎样的。文段主要讲生态问题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且生态与社会紧密相连。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B项“社会生产组织并未自觉、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仅是生态破坏的原因之一,并不等于根源,排除。C项“生态文明建设”文段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文段只是用《自然辩证法》来说明生态问题是什么,并没有说用它来解决问题,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小编推荐:2022年事业单位联考悦享班 ¥1880.00
2022事业单位联考(综合+职测)历年合集 ¥45.00
事业单位厉兵秣马奇学营 ¥6.9
2022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用书【A/B/C/D/E】 ¥49.00

更多考试资讯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