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试题资料

首页 > 大理事业单位 > 试题资料

大理事业单位每日一练_大理事业单位公基考试题本(3.28)

云南华图 | 2022-03-28 17:23

收藏

      1. 法律的权威源自( )

  A. 依宪执政 B. 科学立法

  C. 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D. 司法公正

  2. 我国的司法解释,除了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外,还包括(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解释 B.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

  C. 司法部的解释 D. 公安部的解释

  3. 地方性法规是指( )

  A. 全国人大针对安徽特色所制定的法规

  B. 各级地方人大和政府所制定的法规

  C. 省级人大和设区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的法规

  D. 省级人大和政府所制定的法规

  4. 在全部社会规范中,法成为一种最有力的规范是因为( )

  A. 它反映了一定的客观规律要求 B. 人们自觉遵守

  C. 它具有国家意志性 D. 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5. 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分水岭是在( )

  A. 有没有法律 B. 法律的多寡

  C. 法律的好坏 D. 最高的权威是法律还是个人

  6.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应该由哪个机关作出裁决( )

  A. 国务院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全国人大 D. 最高人民法院

  7. 按照法的效力范围的不同,可将法划分为( )

  A. 一般法和特别法 B. 公法和私法

  C. 实体法和程序法 D.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8. 立法监督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B. 社会及舆论的监督

  C.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D.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监督

  9. 法律关系是法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 )

  A. 自觉与强制的关系 B. 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C. 指引与遵守的关系 D.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0. 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 ),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A. 社会规范 B. 约束制度

  C. 调控手段 D. 强制手段

  查看解析答案翻页哦~

 
↓↓↓↓2022年热门招考考试相关推荐↓↓↓↓
2022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考前冲刺试卷(¥ 49元) 2022年省考抗疫大礼包(¥ 0元)
2022年省考考前冲刺特训营(¥ 1元)hot 2022年省考考前冲刺班(¥49)
2022事业单位厉兵秣马奇学营(¥ 11.11元) 22年事业单位联考D类【教师岗】—圆梦教师书课包(¥ 29元)
2022事业单位联考书课包【A/B/C类自选】(¥ 139元起) 2022事业单位联考(综合+职测)历年合集【A/B/C/D/E自选】(¥45起)hot1
2022省考考前冲刺学习包(¥ 29元) 【学科+教综】22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20元)

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权威。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是指由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包括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两种。我国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主体只有两个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指法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我国的法律位阶分为六个等级,从高到底依次为宪法、基本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属法律规范的一种。《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4.【答案】D

  【解析】在全部社会规范中,法成为一种最有力的规范是因为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法的国家强制性既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也表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既表现为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也表现为公民可以依法请求国家保护其合法权利。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法治思维。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强调“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人治思维则奉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当法律的权威与个人的权威发生矛盾时,强调服从个人而非服从法律的权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适用。根据《立法法》第九十五条规定:“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法的效力范围。

  A项,特别法和一般法是按照法律效力范围所作的分类。从空间效力看,适用于特定地区的法律为特殊法,适用于全国的法律为一般法。从时间效力看,适用于非常时期的法律(如紧急戒严法、战争时期实施的法律等)为特殊法,适用于平常时期的法律为一般法。从对人的效力看,适用于特定公民的法律(如兵役法)为特殊法,适用于全国公民的法律为一般法。特殊法与一般法的关系在于在特殊情况下一般可优先适用特殊法。按照法的效力范围的不同,可将法划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故A项正确,当选。

  B项,资产阶级法学界比较普遍地把法划分为公法与私法,但以什么标准划分公法、私法,说法很不统一。主要学说有:①利益说(又称目的说),认为凡以保护国家公益为目的的法律为公法;凡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为私法。②主体说,即以法律关系主体为划分的标准,认为凡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或一方为国家或国家所属的公共团体者为公法;法律关系主体双方都是私人的为私法。③权力说,认为凡规定国家与公民之间权力服从关系的是公法;凡规定公民之间权利对等关系的是私法。④此外,也有认为凡规定国家机关之间,国家与民主之间政治生活关系(或称公权关系)的法为公法,凡规定公民之间以及国家与公民之间民事生活关系(或称私权关系)的法为私法。故B项错误,不当选。

  C项,实体法和程序法是按照法律内容所作的分类。凡规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本体的法律为实体法,如行政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凡规定实现实体法有关诉讼手续的法律为程序法,又称诉讼法,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故C项错误,不当选。

  D项,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是按照法创立和表现的形式所作的分类。成文法是有权制定法律规范的。故D项错误,不当选。

  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项。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立法监督。立法监督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据宪法对国家行政机关所实行的监督。在我国,立法监督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实施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最重要的是法制监督,即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一切活动是否坚持依法办事进行的监督。因此选C。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律上权利义务形式的社会关系。现实社会关系的主观形式。就其主观形式特征而言,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就其社会内容而言,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社会关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规范。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2022年热门招考考试相关推荐↓↓↓↓
2022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考前冲刺试卷(¥ 49元) 2022年省考抗疫大礼包(¥ 0元)
2022年省考考前冲刺特训营(¥ 1元)hot 2022年省考考前冲刺班(¥49)
2022事业单位厉兵秣马奇学营(¥ 11.11元) 22年事业单位联考D类【教师岗】—圆梦教师书课包(¥ 29元)
2022事业单位联考书课包【A/B/C类自选】(¥ 139元起) 2022事业单位联考(综合+职测)历年合集【A/B/C/D/E自选】(¥45起)hot1
2022省考考前冲刺学习包(¥ 29元) 【学科+教综】22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20元)

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